来自未来的人机交互形式 体感操作设备盘点

  科客点评:体感操作还没成熟, 笔者已经在想象全息显示配合体感操作的美好场景了。

来自未来的人机交互形式 体感操作设备盘点

  人类对于设备操作(输入)方式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从最开始的实物摇杆、按键输入再到虚拟的触摸屏滑动输入,我们花了数百年才完成过渡。不过由于触摸屏的输入形式十分直观易懂,只消数年人类就实现了触摸输入的普及。而今,各种传感器技术的爆发再次引发开发者们对未来人机交互形式的思考,其中可以“隔空”操作的体感操作可谓最为最具未来感。

  Leap Motion 开启3D输入革命

  众所周知,日常的触摸屏输入属于2D输入,我们只能在XY轴上进行滑动。受限于屏幕尺寸(面积),许多操作需要调动诸多二级,甚至更多级界面才能完成。苹果在iPhone中加入了3D Touch,让一次不同力度的点击能完成不同的命令输入,虽然已经足够划时代,但操作起来仍然被屏幕极大的限制,只算是“伪3D输入”。

来自未来的人机交互形式 体感操作设备盘点

  Leap公司在2013年初发布的体感控制器Leap Motion为我们敲开了3D输入的大门。不同于3D Touch,Leap Motion利用双目立体视觉成像原理,迷你的体积里塞入两个摄像头获取三维动作,再由处理芯片进行识别转化。由于脱离了屏幕的限制,Leap Motion的输入形式更加多样,也更加自然。

来自未来的人机交互形式 体感操作设备盘点

  触摸屏的输入逻辑与人类日常生活所使用的手势大致相同,但触摸屏通过点击和滑动来简化某些类似翻页之类的三维动作。Leap Motion的体感输入则与现实生活如出一辙,还同时整合了触摸屏的常用输入手势,滑、抓、挥、握、捏、拉、按等等手势都能使用。借由简单的手部动作,取代原本需要键盘+鼠标的操作。

  由于传感器的精度和数量不够,Leap Motion对手指级别动作的识别还是不够精确,在Window系统上操作有些惨不忍睹,小小的光标移动起来让人抓狂。虽然精度欠佳Leap Motion短时间内流行不起来,但它还是让全世界了解到3D输入的可行。

  Xbox 360体感外设Kinect 你就是控制器

  2010年,微软为了加强Xbox 360的竞争力,为其带来了一款名为Kinect的体感外设。这款产品能利用内置的红外线摄像头、传感器和麦克风跟踪用户身体动作的变化和发出的指令,同时对游戏和应用进行简单的操控,可以说是把人体当做一个大型的游戏控制器。

来自未来的人机交互形式 体感操作设备盘点

  这款早于Leap Motion发布的产品与Leap Motion一样利用双目立体视觉成像原理识别用户动作,但定位却不尽相同。Kinect主要用于识别跳起蹲下等较大的人体动作,并在游戏中同步展示,将人代入游戏中;Leap Motion则用于实现精细的操作,通过日常手部动作来取代复杂的键盘+鼠标输入。

  但曾经销量极佳的Kinect,如今却被用来放在商店门口依靠水果忍者吸引顾客。游戏量过少,用户体验差让它注定只能静静躺在游戏玩家的电视上吃灰。不过Kinect的出现让我们对语音识别和体感操作有了初体验,也或多或少的启发了其他厂商对未来人机交互形式的思考。

  车载交互解决方案Vdrive 语言手势协同更自然

  人机交互在汽车上也扮演着重要的地位,从老式的旋钮到如今的大触摸屏,汽车的输入形式也在跟随着时代一步步升级。对于下一代的汽车人机交互,安全应该会作为左右其发展方向的首要因素。

来自未来的人机交互形式 体感操作设备盘点

  在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车展上,专注人机交互的AI企业微动就发布了新的汽车人机交互方案Vdrive。该方案同样基于双目立体成像原理,但传感器识别率更高,频率达120Hz。同时Vdrive拥有超强的兼容性,接口丰富且支持各种车载嵌入式操作系统。

  此外,Vdrive第一次让语言识别和体感两种操作方式在汽车上合作,手势输入负责控制调节,语言输入负责文字输入,两者相辅相成形成更加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

  目前最好方案 微软MR头显Hololens

  2015年初微软发布的MR头显Hololens可以说是人机交互方案的巅峰,不仅体积小巧且无线,还同时兼备手势和语音输入能力。而且有微软为其做软件兼容性背书,Hololens被人们寄予厚望。

来自未来的人机交互形式 体感操作设备盘点

  Hololens在2016年3月就以3000美元的价格出售,而在不久前,也在中国官网上架了。就目前网上的评测来看,Hololens的宣传视频还是过于浮夸,但就Hololens的硬件性能绝对能完成视频中的操作,只需软件开发者们再加把力,就能让未来更快到来。

来自未来的人机交互形式 体感操作设备盘点

  Hololens的缺点目前还是逃不过软件少、显示精度与视野有待提升、电池电量不给力、重量不够轻便等头显设备通病。所以微软要想真正改变未来,用户体验也需重视哦。

  总结:体感操作如今还处于襁褓阶段,一方面,开发者的首要任务是加强识别精度和兼容性;另一方面,价格因素在初期会严重阻碍其快速普及,用户越少意味着数据越少,对设备的用户体验提升来说较为不利。所以目前体感操作还只适合在专业领域应用,那个人人都能使用体感操作的未来,或许还得慢慢等。

注:科客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分享到:
我要点评 14 条评论

最多可输入140个字

快讯

  1. 中兴通讯发布RoomPON 7.0新品,助力中国移动共建AI家居新生
  2. 五年实力质变!小米17系列重磅发布、推出汽车定制服务
  3. 中国电信精彩亮相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4. 2025骁龙峰会·中国,高通携手生态伙伴发布“AI加速计划”
  5. ColorOS 16三大流畅黑科技,OPPO Find X9系列首发搭载
  6. 安吉尔首创黄金比矿物质饮水机,定义健康饮水新标准
  7. 中国电信广东公司升级发布“算力超市2.0”
  8. 从有面儿到全面,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重新定义折叠屏价值
  9. 联通AI激活“蓝色粮仓”,赋能海洋可持续发展
  10. 广汽昊铂首款智慧旗舰轿车A800成都车展首秀,深度携手华为

Talk客

  1. Talk客:共享单车风波四起,谁又将是最后赢家呢?
  2. Talk客:各取所需而已?谷歌这11亿刀是否物超所值?
  3. Talk客:安卓旗舰四面围剿,新iPhone能否成功逆袭?
  4. Talk客:6GB大运存手机遍地走,是刚需还是噱头?
  5. Talk客:靠脸吃饭成现实!支付宝“刷脸支付”商用,你怎么看?
  6. Talk客:年度最强安卓旗舰三星Note8来了,你准备剁手?
  7. Talk客:联想痛失全球PC第一王座 靠VR能扳回一城?
  8. Talk客:昔日大牌,归来已是小众!他们的出路在哪?
  9. Talk客:魅族PRO 7会是它的春天?联发科高端梦何时圆
  10. Talk客:国产品牌豪夺国内市场份额 苹果三星销量能否逆袭?

作者推荐